這次我的接觸順序是:前導片>電影>小說
欸前面兩個誰先誰後有點忘了~不過沒什麼影響XDD
看了電影之後衝動購買了小說,不過說真的我看完蠻失望的。
有種「蛤?我幹嘛砸那麼多錢買書啊= =」的不快感
因為看過電影的關係,已經對蓮實的形象有所預設,於是當小說主角未達那形象就讓我整個很......
基本上電影的內容就是惡之教典全部的內容,前導片只是少數幾個今昔的故事被放進去,新增了根據小說內容可以看到的「過去」(相對小說時間點),再捏造了幾個命案補完。
電影的蓮實形象是個假善良陽光好老師,實際上無心恣意的純粹之惡。因為每個案件的呈現都是「規劃→乍看無關的行動→完成謀殺」,因此彰顯出一種,完美的惡,的形象。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惡,單純無比。小惡被吞噬抹殺,妨礙者同樣吞噬抹殺。因為他是惡。
我個人非常喜歡所謂的「純粹之惡」,這個偏好反映在我對「模仿犯」主謀這角色身上特別明顯。
太多的藉口顯得很矯情,沒有什麼心靈創傷導致他為惡──他只是「想做」而已。
這種觀感或許也跟我對於現實中的霸凌的觀感有所關連,故事也好現實案件也好往往都會給出N多理由,但你說小朋友故意欺負誰,真的是因為「那個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嗎?
呵呵,想多了吧您。
很多時候,往往只是單純的嫉妒(成績或長相好、表現優秀、老師寵愛之類的)甚至也不用是嫉妒,純粹只是看不順眼(身材比較胖、比較內向、比較沉默、班上帶頭的看他不爽)而已,哪有那麼多理由和藉口?
被霸凌的當事人說說也就罷了,霸凌別人的人說那麼多,無非是為了幫自己脫罪罷了。我是無辜的,都馬是他不好。
自欺欺人.......當然無法排除那些「真的是有原因的被霸凌的事件」,可是人之惡性,並非一堆藉口就可以否認的。
或許是這種反動,讓我對於純粹之惡(坦率的承認我就是惡,沒什麼理由)的角色有所偏好
(當然,現實中這種人物若存在,絕對是討人厭且可恨至極,所謂的喜歡,永遠僅限於二次元而已)
離題了。言歸正傳。
我要強調的是,我很期待在惡之教典看到「純粹之惡」的這樣一個角色。
很遺憾的是──小說裡面的蓮實與其說是純粹的惡,不如說是「欲望」的怪物。
小六曾經猥褻兩個女同學,為了滅口和解除麻煩謀殺了以此威脅他的班導;曾提到他喜歡這樣性侵玩弄學生,雖然沒有明說,但顯然在他國二殺死父母滅口之前,乃至他在回日本擔任第一所中學的教師時,恐怕都有相關的行為。在他看來他班上的女同學,是他可以隨心滿足性欲的寵物。
他就算動手要除掉班上學生,也只是因為他們妨礙了他的「統治」──讓他能夠肆意妄為的王國可能破滅,所以先消滅。
他是一頭野獸,由欲望構成。
不可否認,以純粹之惡出發,或許結果表現會很類似吧,但那種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純粹之惡是一場可恨的華麗祭典,病態而扭曲,卻又有著異樣的可憎的美感。
但欲望的野獸,就只是野獸,只是怪物而已。無比的醜陋。
別說什麼反社會人格這種鬼話!──他根本不是一個反社會人格者。
他根本就不懂社會是什麼,他是欲望,他活在弱肉強食的世界,強不見得是體格,還包括了計謀。
二年四班就是他的王國(擴展大概包含整個學校,不過他喜歡的學生和各種好利用的麻煩學生都被他收納在二年四班了),蓼沼被趕出去,是因為他的不安定性對這個班是個危害,無法牽制或掌控的東西,就除去。
真田會被驅逐的原因,遠因是水野老師對他的好感,近因則是他得知了某老師(其實就是蓮實)和美彌的關係,在未來可能危害他,所以除去。而釣井比真田更危險,直接殺害。
感覺蓮實在殺戮與驅逐之間有個界線,定案驅逐的,如果不小心越過了也好沒越過也無所謂。通常以對他的威脅程度來決定處理方式,或者是讓他覺得很厭/煩他也會直接殺掉(比如說鄰居家老是對他吠的狗小桃,比如說經常跑去學校騷擾他的怪獸家長)。
說他是個瘋子絕對也沒錯,因為他的確沒有正常人類該有的感受力和判斷力,他更像是一部機器,一部有著人類外型、恣意妄為的機器。
有趣的是,「蓮實」並不是完全沒感情的。
他在國三一個女同學要求殺了她的時候動不了手,以及他在殺害美彌的時候竟然有些許動搖(只是一剎那)。後者或許是蓮實對於寵物的憐愛讓他有所動搖,前者或許是因為她是他的指導者(但我覺得這點原因應該不大,畢竟完成了蓮實這個擬態生物的國一「恩師」終究意外離開人世),更或許是蓮實少許的「情感」,儘管他不懂。
不過就算是也沒有意義,因為她自殺了,結果就只是更加完善了蓮實這個妖怪爾爾。
除了性侵這點讓小說版蓮實令我厭惡之外,就是太弱了這點.....
小說中的蓮實並不是完美無缺的犯罪者(固然他最後的外在表現看似如此),他依然有無法掌控的事情,比如說蓼沼對全班同學問出蓮實給他看的(全班寫給他的)攻擊信件,比如說沒有立刻被毒死的小狗小桃,因此他的心態表現出來得是孩子氣的,幼稚的,儘管用了理智冷靜精密的手法來執行。
總結來說,因為影像化可以把很多無須多言或「只有觀眾知道」的句子化為影像或聲音,可是小說卻不行,所以以蓮實為主角,包括蓮實很多心理變化都被寫得很清楚,如果說電影是一個戴著假面具的惡魔,那麼小說中就是個乍看和善的異常者,起初會覺得是個反社會人格,最後會發現他純粹就是個非人類而已。
各有各的特色啦,不過小說讓我看得比較不舒服Orz
至於電影,主要是毛骨悚然+血太多看起來很假吧Orz
但因為電影有修改一些劇情,比如說蓼沼小說中是被退學然後文化祭回來找樂團朋友,柚香向他告白;電影中被驅逐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被殺害了,喜歡他的柚香來不及告白就知道了這件事情。
比如說電影裡面文化祭那天沒有那麼多老師,性騷擾學生的柴原老師最後死在弓道社學生箭下,也因此為蓮實爭取到反擊的時間(雖然是蓮實設計的)
不過體育老師園田那時候電影中在不在學校我忘記了囧,可是小說中他死得好有武士道的氣勢......蓼沼對園田的敬重所以看到他死亡的憤怒、蓼沼看到好友死亡的憤怒也讓我很感動,可惜沒用。
喔電影裡拿弓箭出去的學生是架空角色,我覺得這邊有點BUG,為啥會報案我還是很不明瞭囧.......不過小說中的報案,是因為掃射的槍聲傳出去,還有他們打了摩斯密碼,才讓聽到的人去報案。這樣合理多了,不知道為什麼電影要那樣演。
當然小說中很多電影沒演出來的地方都弄得很詳細,還有一些電影沒演到的旁枝末節(大概是塞不下,比如說那個天才學生被謀殺的時候還有另外的老師),另外我很想吐槽「為毛電影中要出現美術老師和前田的床戲?!」明明小說中就沒有好嘛!只有暗示他們有做過,所以是蓄意賣肉嘛=口=
不過前田死掉這段,還是電影比較感人,小說的前田........就是個高中生弱受Orz
應該是為了拍前導片還有省角色的關係,多殺了輔導老師,強化了釣井老師的「危險」(或說聰明?),不然小說中的釣井大概就是個憑著野獸的直覺感受到某人危險,然後來不及動手就掛了的蠢貨。
電影裡面有時候還挺帥的.....很有正義的一方的氣魄Orz
總而言之,這麼說好了,
電影的惡之教典非現實的元素偏高,蓮實是個完美犯罪者,是個遊戲人間的惡人,
所以最後的結局是新的遊戲(感覺像是有新的計畫);
小說的惡之教典現實的元素偏高,多重角色的作為與不作為,
乃至最後蓮實的新遊戲是「逃過審判→滅口」都明確寫出,聽起來很像,感覺卻完全不同。
前者是瘋狂的遊戲者,後者卻籠罩沉重的現實(故事甚至寫到,因為蓮實喪父喪母的經歷引起許多律師同情,組成律師團要幫他辯護)
阿哈哈這種現實的噁心的感覺跟我上次看第十三個人格的感覺差不多......果然就是貴志祐介嘛應該這樣說?
不過不忍說我看過貴志祐介的幾部作品之後,深深感覺他的作品現實感重得噁心......好黑好扭曲啊這個世界。
但微妙的有時候會在很萌跟太現實令人反感的界線中跑來跑去,基本上還是看作品,只是他明明是調性很一致的人~
會出現這種狀況還真是離奇啊XDDD又不是那種挑戰各種類型文風還迥異的作者,想想真是神祕哈哈。
總之就是雖然電影血很白爛以及有些橋段很扯,可是賣男人的肉賣很凶
(蓮實洗澡或上半身赤裸練體力之類的畫面神多!連蓮實跟女學生上床拍到的都是蓮實結實的背影是哪招XD更不要說竟然還拍了前田和男高中生的肉......簡直各種無理取鬧!服務女觀眾也服務的太用心了吧XDDDDDD)
但我果然還是比較喜歡電影啊~(不是因為賣肉!XD)
前導片不錯,有種毛骨悚然的驚悚感,明明不是鬼片XD嘛,但還是算驚悚片吧哈哈,好像三集還四集的短劇來著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