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寫在最前面:

雖然這本小說以弗蘭克的意義治療為主軸
但是因為(對我來說)太過不實用且難看,所以,以下心得當中,完全沒有提到相關內容

強烈推薦有興趣的人請直接去看弗蘭克《活出意義來》
完全不需要浪費時間看這本書




undefined


這本書真的太有事了......看得我非常非常的憤怒!


這本書以「小說」的形式,讓外星人以弗蘭克的意義治療理論,引導主角(和讀者)一起思考檢視自身

然而用詞極其假掰不自然,這種熟悉的感覺讓我想起了《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 》那本輕小說
同樣試圖以小說模式深入淺出介紹相對比較硬的專業理論,但與其說是「深入淺出」不如說是硬套硬卡

而且說真的,棒球社那部好歹有熱血的棒球故事(管理學理論只是作為噱頭),撇開那些理論真的是淺到不行套得也滿硬,就娛樂效果來說也還算不錯

──但這本更慘。沒有娛樂效果,先是只有高高在上在教育愚蠢低等人類的高等外星人,等主角被頓悟之後,則演變成拿理論大肆灌輸雞湯的雞湯人。



拿著一套很有用的理論,說著理論中每一個正確的「道理」,然而營造出的效果卻跟理論本身10000000000%背道而馳。

這點實在太恐怖了。非常、非常的恐怖。還是說這也是一種黑色幽默呢?
寫一本教人尋找意義的小說,但看這本小說本身居然毫無意義......

 


我必須再次強調,這個故事中每一個道理都是對的,但是字句之間處處充滿了筆者的傲慢,無聊尷尬的冷笑話(根本不幽默),
感覺得到「哈哈哈你是白癡嘛」、「我就是在教育(拯救)你」的那種高高在上的氛圍。
打著弗蘭克意義治療的名義,卻比一般坊間那些空泛的心靈書籍還要恐怖。

最諷刺的是故事中安排主角曾在那種心靈講座中遇到一個機掰的美女導師,
用心理學理論高高在上去分析主角,漠視主角本身,只是自顧自炫耀專業,以此傷害主角(只為賺錢)。

或許本書作者沒這個意思,但寫出來的小說跟那個美女導師的行徑簡直如出一轍。

後來主角被洗腦之後看起來沒那麼「被教育」,然而本質上卻並無太大差異......

只是因為主角被洗腦了,變成「外星人說得對!外星人煮的雞湯真是太美味了!感動!」

同時也基於故事需求,所以主角改變之後,當然世界都會變得完全不同呀~~~~~(聳肩)

 

對理論本身陌生的讀者或許會因此眼睛一亮(基於「從未思考過這點」的大前提),
但對理論略有所知的讀者只會感到強烈的彆扭造作與不自然Orz




 

#半調子的一本書,作為小說很難看,作為理論又不夠清晰

 

文中還特別把「關鍵字句」加粗換字體來強調(翻白眼)還有每章回最後的便條紙(一句話總結)= =
既然是小說形式,就不要搞這種形式主義啊!!!!!!

好好寫心靈叢書模式說不定還不會這麼難看。



作為一部介紹理論的書籍來說凌亂無序又傲慢,還不如好好寫理論+實際個案介紹

以弗蘭克的意義治療來說,比起浪費生命和金錢看這部小說,不如去看弗蘭克的傳記(?)
從他生命故事去理解他的理論,再拿那些理論來自我檢視



作為一部小說來說,
劇情本身就很難看不自然,散亂沒有節奏感,也很難抓到重點到底是什麼
而劇情與角色非常樣板化的演變

主角理所當然地從全然無法理解也很難接受外星人導師的理論,到聽完故事(作者改編了弗蘭克的真實經歷,作為外星人的經歷)就醍醐灌頂
但外星人劈頭講故事沒頭沒尾,完全就是硬把那段故事塞進去,根本沒反應過來到底是怎樣,故事就說完了,主角就敞開心胸了???蛤?

好的主角改變做出一點點嘗試咯,原來下屬也會改變了耶!
之前的一念無我播下善意的種子就結出果實了呢。
居然敢不顧一切爆嗆機掰區督導了!
......七天完成哦簡直超神速!我都不知道這到底是想寫現實還是不現實了(遠)

可能有的人還是會感動吧,畢竟理論是對的。
但對我來說真的是非常非常雷到爆炸(抹臉)

同樣以對話作為形式,《被討厭的勇氣》編排和節奏好太多了......Orz



還有就是那個集中營的故事。

一個虛擬飄渺的外星人集中營悲劇*,遠遠不及真實中眾所皆知的納粹集中營悲劇讓人感到恐怖

前者或許讓人感慨卻遙遠不真實,況且作者明明寫得那麼空泛無感,居然還能讓主角當頭棒喝?!比起觸動,黑人問號還比較多= =
反觀後者,人性之惡讓人膽寒毛骨悚然,同時人性之善則讓人格外感到溫暖觸動......

所以說為什麼要花時間看這本書???(抹臉)


*其實這算是篇幅硬傷,納粹集中營的恐怖有許多現實的事件甚至圖文反覆宣說,因此恐怖的感覺深植人心。
 而這部小說中的外星人集中營,首先人設是外星人就讓這個故事變得遙遠。
 偏偏文章篇幅有限,不可能花很多時間去鋪陳集中營多麼虐待苛待人,加上作者本身的筆力也沒有好到能三言兩語讓人感覺到恐怖之處。

 在弗蘭克的理論當中,「他曾經歷集中營卻發展出意義治療」這件事之所以讓人格外觸動,本就是因為「在那種恐怖絕望的環境中,弗蘭克反而頓悟生命的意義」的對比。
 若要類比,大概「達賴歷經流亡卻依然能夠心懷慈悲謙讓」會較為相似。

 這故事中,無法讓人感到足夠的恐怖黑暗,卻要強調黑暗中選擇一線光明的閃閃動人,只能說,非常莫名其妙。



 

老實說,我真心反對透過這本書來認識意義治療。
一個故事本身的效果是有限的,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會眼睛一亮,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就會越來越黯淡



這部小說最恐怖的地方就是「每一個道理都是對的」,故事中改編的經歷「也是真的」

如果第一次接觸到那些「經歷」是從弗蘭克的生命故事看到,那麼感動會非常非常強烈(因為有「集中營的恐怖絕望」作為映襯)


反觀若是透過這部小說才初次看到,也許也會感動,但這感動如無根之萍相對虛浮
──更恐怖的是,即便因此去看了弗蘭克的故事,也可能會因為「已知那些經歷和感觸」而失去感到強烈觸動甚至頓悟的機會

 



總之看完非常失望......

我非常喜歡弗蘭克和阿德勒兩位心理學大師,雖然分屬不同派系,但他們的理論都非常有趣且實用親民。
唉,沒想到只是一本取了個好名字的噱頭小說QQ(而且還很難看......浪費我的錢......)

下次這種書還是去圖書館借吧......Orz


 

arrow
arrow

    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